厦门华夏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普通高校。是一所具有20多年办学历史、特色鲜明、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技术型大学。学校位于著名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,毗邻沿海高铁枢纽站厦门北站,人流、物流、商流、信息流汇聚于此。
厦门华夏学院于1993年在时任厦门市政协主席蔡的倡议下,由厦门市政协捐资成立。是厦门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民办非营利性新型社会主义大学。校董会自成立以来,一直坚持“零回报”的办学模式,校董会成员不领取任何报酬;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导向,学校法人资产不转让、不分割、不流失,建立了风险保障基金,是完全的公益性教育机构。在理事会的领导下,学校一直坚持非营利性办学的理念。2010年被列入国家“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体制”教育体制改革项目,2013年成为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首批成员。2015年,教育部同意在厦门华夏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厦门华夏学院,即学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,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。2016年,学校加入应用技术大学(学院)联盟,开启了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新征程。
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。学校历任校长均为各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,具有国内重点大学行政管理经验。党委书记由省委组织部、省委教育工委聘任。党政领导班子精诚团结,形成了理事会领导核心、学校领导行政核心、学校党委政治核心三位一体的合力和向心力,为学校改革创新和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【办学条件和规模】
学校校园占地600多亩,建成了集教学楼、实验楼、图书馆、学生活动中心、行政办公楼、运动场馆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校园。教研仪器设备总价值上亿元,纸质图书80多万册,电子图书近900万册,可利用数据库资源近100个。校内外有近300个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。
[学科、专业和方向]
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,专业设置紧密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。以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,重点建设了信息与智能机电、环境与公共卫生、商业与管理、人文学科四个应用型专业群。目前已建立4个二级学院、20多个本科专业,形成了新工科主导、文理结合、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。近三年来,学校在教育部“双十万计划”和“四个创新”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,获得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(厦门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民办本科院校)、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1个教育部教育委员会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;已建成省级一流本科24个;获批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和1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。此外,学校还被批准为福建省本科院校示范应用型专业群,被评为福建省本科优秀教材,获得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(1项)、二等奖(2项),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、三等奖。
[教学人员和建筑]
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,立足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战略目标,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,不断扩大规模,优化师资队伍结构。学校注重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,支持教师出国学习和深造,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,共建“双师双能”教师培训基地,提高教师综合能力。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,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产业一线引进拔尖人才、产业人才、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,优化师资队伍结构,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团队建设。
现有专任教师360余人,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40%以上,硕士以上教师占近70%,“双师型”教师占近50%。
【人才培养与特色】
学校以“勤奋、修德、慧眼、踏实”为校训,认真贯彻“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”的办学理念,营造“自然、人文、和谐、朴素”的绿色校园文化,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。学校已成功入选“教育部-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”项目、教育部首批中国“百校工程”名单、教育部首批“互联网+2025”产教融合推进项目等。与中国平安、北京巨星集团、中国电信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创新、推动大众创业的指导意见。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、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,引导有兴趣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,并设立专项创新创业基金,配备专业导师,全方位支持学生团队自主创业。同时,为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发展,学校划拨近8000平方米教学实习用地用于创业园建设。目前,学校注册企业50余家,60%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、互联网internet plus)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项目。2016年,学校成为厦门市首批市级众创空室。2017年获批省级众创空室。2018年入选国家级星城天地。2019年获得厦门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可。2020年成为福建省产学融合创新教育示范建设基地,获批厦门创业大本营。学校与三明市尤溪县联合镇合作,学生创业团队“华夏优品”参与“联合镇梯田水稻”公益直播,每次在线观看超万人。2021年,厦门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获批。
学校每年从20多个省份招生。三年来,本科录取率达到100%,新生报到率保持在94%以上。省内本科招生一直稳定在福建省民办高校的领先方阵。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,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,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单位“零距离”对接,整体就业形势良好。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%以上,85%的毕业生留在福建就业,其中60%左右在厦门就业。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8.43%,很多顺利考上双一流大学,考上公务员。
近年来,在国内外各种学科竞赛中,学校学生成绩突出,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23项,其中国际奖4项,其中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项,二等奖1项。
[科学研究和应用]
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,积极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和社会服务。一方面,学校与厦门市科技局联合成立了“厦门应用技术研究院”;与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共建“大气环境研究中心”等创新科研平台。同时,学校拥有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、工程中心和省属高校科研平台,承担了科技部星火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0余项各级科研项目。拥有800多项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。另一方面,学校依托食品相关专业,帮助厦大印相集团“肉类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实验室”获批“国家重点实验室”;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攻关,开发出在线重金属水质分析仪、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农药快速检测仪、荧光免疫分析仪等一系列新产品,为企业带来上百万的销售收入。受市环保局委托,学校承担全市空环境污染物检测和全市100多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价工作。承担“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第三次监测服务”、“环境监测中心站”、“农村污水站监测”等技术服务项目;成功入选国家级明星创造世界。
学校已列入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,成为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重点单位。在2018年《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》中,国家高层次人才和国家科研项目在全省民办高校中排名第一。
[海外交流与合作]
学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,紧密对接国家和地区重要发展战略需求,积极弘扬“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合作共赢”的丝绸之路精神,全面实施开放办学战略。既“走出去”积极学习发达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,开展学术交流,弘扬中华语言文化,又“请进来”引进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和海外高端人才等优质资源。与美国伊利诺伊州中央学院、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、台中科技大学、台北市科技大学、台湾省平绣科技大学、慈济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交流合作协议,互派师生。近年来,学校已派出200多名学生到美国、中国、台湾省和其他大学进行交流和学习。
今后,学校将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,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教育导向,积极融入国家重要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努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大学,培养更多优秀应用型人才,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。
- 2024-01-19 福州市福外技术学校
- 2024-01-19 厦门北大青鸟职业教育学校
- 2024-01-19 福清融城中学
- 2024-01-19 福清三华学校
- 2024-01-19 福清西山学校